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北京人大

本市今年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时间:2017年12月29日稿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本市今年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2月25日PM2.5累计平均浓度57微克/立方米

  昨天,市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向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报告了2017年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成绩单”,已有966件人大代表建议按期办复。其中,针对代表关于治理大气、垃圾污水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建议,市政府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截至12月25日,细颗粒物(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低于“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年度目标。

  城乡建设管理方面建议最多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主任陶世欣介绍说,截至11月底,2017年市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973件。除7件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仍在办理中,代表建议均已按期办复。其中711件内容已被吸纳进相关工作并有所进展,取得实效。从建议内容看,涉及城乡建设管理方面的有494件,数量最多。

  陶世欣表示,五年来,本届市人大代表共提出6140件建议,有16424人次705位代表参与提出建议。代表建议内容覆盖广泛,既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大城市病”治理、司法体制改革等全市中心工作,又广泛涉及住房保障、环境整治、养老服务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41万套保障房已竣工

  市政府是历年代表建议办理的大户,2017年办理的873件建议已经全部按期办复。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李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情况时表示,针对代表关于治理大气、垃圾污水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建议,市政府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狠抓散煤供暖、高排放车、“散乱污”企业、扬尘等污染源治理,有效发挥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2月25日,细颗粒物(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

  李伟介绍,吸纳代表提出的整治违法建设的建议,本市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治理“开墙打洞”、占道经营、背街小巷,拆除违法建设超过560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9171公顷,3200公顷“留白增绿”落点落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提高到87.5%。在改善民生方面,截至11月底,已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49万套、竣工41万套,完成16.8万户棚户区和50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

  针对代表提出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等方面的建议,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1.85万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990余家,调整疏解动物园、大红门等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新机场航站楼已经封顶封围,首都地区环线高速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被执行人财产网络查控系统建立

  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万明在报告中说,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市高级人民法院共承办代表建议37件,创五年来最高值。建议涉及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多元化纠纷调解、诉讼服务改革等多项内容,覆盖面更广,内容更加具体。结合朱建岳等代表建议,本市建立了被执行人财产网络查控系统,实现对房产、车辆、存款等线索的网络查询。截至11月底,62.85%的执行案件通过系统查到财产。采纳李有光代表建议,今年新招录750名辅助人员充实审判力量。结合高子程等代表建议,目前全市已有10家以上法院完成诉讼服务大厅改造,能够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诉讼服务。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表示,本届以来,代表建议涉及北京市检察院的有47件,与上届32件相比,明显增加。建议内容基本覆盖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的各个领域,与以往相比,代表对检察工作的认识更为全面、理解更加深刻。

  针对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面,敬大力说,人民监督员制度主要是加强对检察机关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监督和制约,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预防部门转隶,这项制度也将发生重大调整。结合雷达代表提出的“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建议”,本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人民监督员制度从“单纯监督”向“有序参与司法、监督司法办案、支持检察工作”调整的意见,并认真做好相关制度设计。